"); //-->
问:什么是射频系统,它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答:
射频(RF,Radio Frequency)系统是实现无线信号(如蜂窝、Wi-Fi、卫星链路等)发射与接收的硬件架构。
核心任务:将基带信号调制为指定频段的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或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下变频、滤波、放大后还原为基带信号,供后端处理。
问:射频系统按功能可分为哪几个基本模块?
答:
天线与射频前端
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频率合成与本振
混频器与滤波器
收发切换与隔离
中频/基带处理
问:各模块具体功能是什么?
答:
天线
功能:将电信号和电磁波互相转换,决定覆盖范围和辐射方向性。
射频前端
功能:进行入/出射频信号的初步匹配与滤波,保证阻抗匹配、防止带外干扰。
低噪声放大器(LNA)
功能:接收路径中微弱信号的首级放大,尽量提高信噪比。
功率放大器(PA)
功能:发射路径中对射频信号进行大功率驱动,确保信号覆盖和链路预算。
频率合成与本振(LO)
功能:产生稳定且精确的本振信号,为混频器提供下变频(接收)或上变频(发射)所需载波。
混频器
功能:通过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场效应管),实现不同频率信号的和频与差频转换。
滤波器
功能:抑制不需要的镜像频率和带外干扰,常见器件包括陶瓷滤波器、SAW/BAW 滤波器。
收发切换器(T/R Switch)或隔离器
功能:实现发射与接收信号的时分或频分切换,防止高功率信号回损至接收链路。
中频/基带处理
功能:数字信号处理(DSP)或模拟电路对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或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滤波与增益控制。
问:为什么要进行多级放大与混频?
答:
多级放大:
• 初级 LNA 保证接收信号的低噪声放大;
• 后级放大器提供足够增益,满足解调器的动态范围需求。
级联混频:
• 分级下变频(高、中、低中频)有助于提升选择性和抑制镜像;
• 本振易于实现频率合成和锁相,保证频率稳定。
问:射频系统中常见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
灵敏度(Sensitivity):系统能可靠接收的最小信号功率。
发射功率(Output Power):射频功放的输出峰值与平均功率。
噪声系数(Noise Figure):系统在放大过程中的额外噪声增益。
线性度(Linearity):描述系统在强信号或多载波环境下的失真和互调指标(IP3、1 dB 压缩点)。
带宽与选择性:滤波器及合成器的可调范围和抑制非目标频率的能力。
问:射频系统设计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答:
挑战:
• 天线与小型化、宽带化
• 高频(毫米波、Sub-THz)元器件的损耗与温度漂移
• 多天线 MIMO 与波束赋形的协同设计
发展方向:
• 宽带片上系统(RF-SoC)、集成化射频前端(RFFE)
• AI 驱动的自适应频谱管理与功率控制
• 毫米波/太赫兹大带宽通信与创新天线结构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