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陈海峰教授介绍,氧化镓是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压与日盲紫外光响应特性,在功率器件和光电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硅上氧化镓异质外延有利于硅电路与氧化镓电路的直接集成,同时拥有成本低和散热好等优势。
作为对比,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带隙为3.3eV,而硅则仅有1.1eV,远远达不到氧化镓的带隙,因此,这种新材料可以承受比SiC或GaN器件更高的工作电压,导通电阻也更低。再加上其能被广泛采用的天然衬底,不仅可以开发者可以轻易基于此开发出小型化,高效的大功率晶体管。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在能源方面的消耗,是制造大功率半导体主要材料,能使半导体耐受更高电压及温度,因此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氧化镓薄膜对应的吸收波长为253nm,处在太阳光盲区(240-280 nm)波段中,因此是制备太阳光盲深紫外探测器的理想材料。因此,氧化镓在日盲紫外(200-300 nm波段)器件和超高功率(1-10 kW)电力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应用价值。
另一个角度看,氧化镓拥有更加易于制造的天然衬底,载流子浓度的控制以及固有的热稳定性。相关论文表示,用Si或Sn对Ga2O3进行N型掺杂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可控性。尽管某些UWBG半导体(例如AlN,c-BN和金刚石)在BFOM图表中击败了Ga2O3,但它们的广泛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换而言之,AlN,c-BN和金刚石仍然缺乏高质量外延生长的合适衬底。
最后,从损耗上来看,理论数据显示氧化镓的损耗是硅的1/3000、碳化硅的1/6、氮化镓的1/3,更少的损耗也就意味着能更好地节省成本。另外,氧化镓单晶可通过熔融法实现,单晶衬底成本更低,这都让产业界人士对氧化镓的未来有了很高的期待。从制造工艺来说,氧化镓的生长分为衬底材料的生长和薄膜的生长;氧化镓单晶衬底材料的生长方法有升华法,提拉法和HVPE等;氧化镓单晶薄膜的生长技术有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法和分子束外延法,其中MOCVD法质量较高,可实现多片快速生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生长采用的金属有机源为三甲基镓,氧源为高纯氧气,生长温度为550-700摄氏度。
全球功率器件市场和氧化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百万美元)在射频器件市场,氧化镓的市场容量可参考碳化硅外延氮化镓器件的市场。碳化硅半绝缘型衬底主要用于5G****、卫星通讯、雷达等方向,2020年碳化硅外延氮化镓射频器件市场规模约8.91亿美元,2026年将增长至22.22亿美元(约人民币150亿元)。
碳化硅外延氮化镓器件的市场规模(百万美元)从应用领域来看,氧化镓在以下方面将会得到长远发展:1.功率电子氧化镓功率器件跟氮化镓、碳化硅有部分重合,在军民应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军用领域可用于高功率电磁炮、坦克战斗机舰艇等电源控制系统以及抗辐照、耐高温宇航用电源等,可大幅降低武器装备系统损耗,减小热冷系统体积和重量,满足军事应用部件对小型化、轻量化、快速化与抗辐照耐高温的要求;在民用领域可用于电网、电力牵引、光伏、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消费类电子等领域,能够实现更大的节能减排;2.衬底材料氧化镓能通过提拉法快速制备,是一种有潜力的衬底材料,可用来制备大功率GaN基LED,也可以利用同质外延制备新型氧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3.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氧化镓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机械强度高,高温下性能稳定,有高的可见光和紫外光的透明度,尤其是其在紫外和蓝光区域透明,这是传统的透明导电材料所不具备的,因此β-Ga2O3单晶可以成为新一代透明导电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技术上得到应用;4.日盲紫外光探测器及气体传感器由于氧化镓高温下性能稳定,有高的可见光和紫外光的透明度,尤其是在紫外和蓝光区域透明,因此日盲紫外探测器是目前氧化镓比较确定的一条应用路线。*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