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来源|正解局
星巴克(太和县翰林广场店)
比如上面说的太和县。
还有同样属于阜阳的县级市界首,经济发展水平在安徽省属于中等水平,也都迎来了星巴克在此开店。更重要的一点是,星巴克在这些县城开店,并非跟随大型购物中心开店,而是直接开在只有当地人知道的购物中心,或者直接租门面开店。那么星巴克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中国县城(县级市)开店呢?星巴克主动放下身段,融入到三四线的小城市,显然是咖啡市场太“卷”了。《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下沉市场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50%。眼下,很多人觉得“喝不惯咖啡”的县城,正迎来包括星巴克、瑞幸,以及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等咖啡品牌的抢占热潮。2022年,瑞幸咖啡新增门店数量2190家,就连幸运咖新增门店数量也达到近1500家,而且均布局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城。
如今,连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也加入抢占县城咖啡市场的赛道
门店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5月1日 图片来自 网易数读 其中不只咖啡品牌,如今从食品到服装,从新能源车到家电,几乎所有曾经在一二线城市搏杀的品牌,都在扎堆向县域发力。 比如昔日家电主流品牌TCL,在小米以及海外品牌的围剿下,逐渐从一二线城市退入到三四线城市,结果市场销售直线攀升,其中60%以上的营收来自被称为“下沉市场”的县城。
在大城市沉寂后的TCL,却在县城市场获得了重生 还有酒水行业的“RIO”、化妆品行业的“韩束”,这些昔日曾经为大城市用户熟知的品牌,如今也都在县城获得了重生。 可能有人好奇,中国的县域市场到底有多大?昔日看似高不可攀的品牌,能否顺利占领县城呢?|县城经济到底有多大?县城有“城尾乡头”之称,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1800多个县及县级市,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从城市建设来说,县城与大城市的区别已经日益缩小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GDP过千亿的大县越来越多。2022年,我国GDP千亿县增至52个,其中昆山GDP总量突破5000亿元,超过了8个省会城市;中西部千亿县增至10个。如此庞大的市场和人口,无论在什么量级的城市,消费需求都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尤其是已经被互联网培育过的县城,年轻人的消费观并不输于大城市的同龄人。 2021年,著名分析公司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用户的住房刚需(买或租)占了消费大头,排在第一;三线以下城市住房只排第四,日用品、教育、可选消费(旅游、服装、医疗)等占据前三;即抛开住房支出差距,下沉市场与一二线市民的实际消费力相当。县城的消费者不仅在消费认知、消费习惯上与一二线城市用户差异不大;甚至相比于追求大牌,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更为理性,敢于尝新,对国产品牌也更为自信。客观上分析,县城成为新的消费市场主力,主要来自政策的转变。 1997年之前,我国城市行政地域主要采取了市管县、县改市的模式。 1997年之后,设市工作基本暂停,城市行政地域主要采取了将市管或市周边的县、县级市改为市辖区的调整方式。随后,“撤县设区”成为风潮,多个城市迎来了撤县设区的区划调整。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2011年首次超过50%。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已分别达9.0199亿人和63.89%。
对于县城消费者来说,好的东西是不需要任何教育成本的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加速了消费端的信息对称,什么是好东西,不需要太高的教育成本,比如星巴克进入县城,压根不需要进行任何广告推广。同时,便利的电商平台与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已经将城市和县城紧密衔接,即便孤悬一隅的县城消费者,同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收到下单的商品。 事实上,县城不仅是新的消费市场,还有无数从县城长出,却早已闯进大城市的县域品牌。|“农村包围城市”的县城品牌比如浙江的慈溪,这是隶属宁波的一个县市级,但慈溪产的小家电占了国内50%的市场,放眼全球,60%的小家电都是“慈溪造”。我们熟悉的许多电器品牌,都来自这个并不算知名的城市。
得益于被餐饮界称之为“福建模式”的门店合伙制,华莱士自2001年在福州开出首家门店后,到2023年上半年,全国门店数量已达20065家,遍布全国大部分城市。这是什么概念呢? 肯德基与麦当劳在中国门店总数加在一起,也只是华莱士门店数量的四分之三。同样发源于福州,被誉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的塔斯汀中国汉堡,2019年全国仅32家门店,到2023年,塔斯汀在全国的门店数已突破了4500家,其中不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有昔日只在“下沉市场”开店的蜜雪冰城,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新开128家、144家、148家和73家。今年上半年,分别新开27家、40家、18家和19家。合肥的“老乡鸡”早期只是本地一个餐饮品牌,这些年深耕安徽本地市场,随后入驻武汉、南京市场,通过一步步拓展全国市场,如今已是餐饮圈里的传奇品牌。过去品牌经营有个思路,只有先“攻占”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品牌效应才能体现,也才能逐步占领全国市场,但上述这些从三四线城市生长出的品牌再次告诉世人,即便没有一二线城市的品牌孵化,只要专心做好区域市场,反向进军一线城市并不是难事。 甚至,即便进军一线市场不利,起码还有原先的区域市场托底,同样还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说到底,从品牌去小县城掘金,到小县城反向给大城市输出品牌,背后既是县域经济的崛起,同时也是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 对于品牌来说,县城的消费市场相对尚未饱和,为自身创造了更多发展空间;对于县城来说,品牌的进入不仅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的消费,加速业态创新。 浩浩汤汤,在县城里,我们能发现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