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科瑞 唐晓娟13774431042
1. 产品介绍
ACCU-100M微电网协调控制器是一种应用于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储能等领域的模块化智能协调控制器。装置满足系统满足光伏系统、风力发电、储能系统以及充电桩等设备的接入,通过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全天候数据采集分析,监视光伏、风能、储能系统、充电桩运行状态及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以安全经济优化运行为目标,获取最优控制策略进而对微电网实施调节控制,实现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负荷的实时动态调节功能,促进新能源就地化消纳,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补偿负荷波动;有效实现微电网的需求管理,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保障微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 产品特点
ACCU-100M微电网协调控制器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数据采集:支持串口、以太网等多通道实时运行,满足各类风电与光伏逆变器、储能等设备接入;
通讯管理:支持Modbus RTU、Modbus TCP、IEC 60870-5-101、IEC 60870-5-103、IEC 60870-5-104、MQTT等通信规约,可实现云边协同(结合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进行远程运维)、OTA升级、就地/远程切换、本地人机交互(选配);
边缘计算:灵活的报警阈值设置、主动上传报警信息、数据合并计算、逻辑控制、断点续传、数据加密、4G路由;
策略管理:防逆流、计划曲线、削峰填谷、需量控制、有功/无功控制、光储协调等,并支持策略定制;
系统安全:基于不可信模型设计的用户权限,防止非法用户侵入;基于数据加密与数据安全验证技术,采用数据标定与防篡改机制,实现数据固证和可追溯;
运行安全:采集分析包括电池、温控及消防在内的全站信号与测量数据,实现运行安全预警预测。
3. 产品参数
ACCU-100M微电网控制器主要负责工商业光储充新能源电站的数据采集、本地控制策略以及云端数据的交互。
图3-1 ACCU-100M 产品示意图
型号说明:
ACCU-100M微电网控制器典型的硬件配置与附件参数如下表3-1所示。
表3-1典型配置参数表
项目 | 规格 |
处理器 | ARM Cortex-A7 主频 528MHz |
内存 | 256MB DDR3 + 256MB NAND Flash |
频率及功耗 | 50Hz(45~65Hz), 功耗≤10W |
电源电压 | DC 9-36V |
RS485串口 | 4路光耦隔离+1路RS232(调试口) |
RJ45网口 | 2 路10/100M自适应 |
USB HOST | 1 路USB2.0高速接口,支持接入U盘作断点续传或无线WiFi网卡(选配) |
TF卡接口 | 支持热拔插及即插即用断点续传数据存储 |
DI 采集 | 8路无源干接点开关量输入 |
RST 按键 | 短按 2-5 秒重启设备,长按 5 秒以上恢复出厂默认设置 |
协议支持 | 设备侧:Modbus Rtu/TCP、DL/T 645-1997、DL/T 645等; 主站侧:Modbus TCP、104、SNMP、MQTT协议等; |
环境 | 工作温度:-20℃~+55℃ |
存储运输温度:-25℃~+70℃ | |
相对湿度:≤95%(+25℃) | |
海拔高度:≤2500m | |
电气性能 | GB/T 17626.2-2018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4 级 |
GB/T 17626.3-2016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3 级 | |
GB/T 17626.4-201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4 级 | |
GB/T 17626.5-2019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4 级 |
4. 系统架构
图4-1系统架构图
ACCU-100M协调控制器:控制储能设备、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设备的出力与电力需求,并能根据经济效益模型在满足调度的前提下,进行光储置换,减少弃光。并与云端平台进行交互,响应云端策略配置。
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EMS3.0:满足跨站点,跨区域海量数据的接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各站点资源类、电量类、损耗类、指标类、维护类、贡献类等指标计算与管控,并通过多样化预测,分析发电与用电趋势,结合电价数据、生产计划、负荷需求,提供最佳控制方案。同时提供远程监控与运维功能。
5. 技术标准
产品主要依据标准如下:
Ø 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Ø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冲群抗扰度试验
Ø 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Ø GB/T 15153.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Ø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Ø Q/GDW 639-2011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Ø NB/T 32015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Ø DL/T 584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Ø DL/T 721-2013 配电网自动化远方终端
Ø 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Ø DB/T 864-2012 微电网接入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规范
Ø GB/T 33589-2017 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Ø GB/T 36274-2018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Ø GB/T 36270-2018 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Ø DL/T 1864-2018 独立型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Ø 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Ø T/CEC 152-2018 并网型微电网需求响应技术要求
Ø 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6. 性能指标
表6-1 ACCU-100M协调控制器性能指标
技术指标项目 | 指标 |
遥测响应时间 | ≤10s |
遥测综合误差率 | ≥99.9% |
遥信变化响应时间 | ≤2s |
遥信正确率 | ≥99.9% |
遥控命令响应时间 | ≤5s |
遥控正确率 | ≥99.9% |
系统可用性 | ≥99.9% |
对时精度 | ≤1S |
数据记录时标精度 | ≤1ms |
系统支持状态量数目 | ≤30000 |
系统支持模拟量数目 | ≤30000 |
系统支持控制量数目 | ≤30000 |
规约支持 | IEC 104/Modbus/MQTT/HTTP |
7. 能量调度
表7-1典型能量调度功能表
运行模式 | 控制逻辑 |
手动策略 | 支持手动进行微电网并离网切换,分布式发电、储能、可调设备指令下发等,进行遥控等动作。 |
计划曲线 | 用户依据当地分时电价自行配置电价模板,设定不同时段内储能的充放功率,组成削峰填谷策略模版;提供按日、按周配置策略模版的功能。适应多地区、多电价环境下策略运行模式。 |
需量控制 | 通过在总进线的变压器低压侧接入总表实时采集需量值,当需量值达到限制值(可设)时触发需量控制,系统根据配置的参数进行对储能做减小充电、放电、降低充电桩充电功率或者降低可调负荷用电功率等动作。 |
动态扩容 | 通过在总进线的变压器低压侧接入总表实时采集变压器负载率,当变压器负载率达到限制值(可设)时触发保护,系统根据配置的参数进行对储能做减小充电、放电、降低充电桩充电功率或者降低可调负荷用电功率等动作。 |
新能源消纳 | 通过在总进线的变压器低压侧接入总表实时采集逆功率数据,当出现反向功率且达到限制值(可设),当系统检测到逆流时,优先调度储能系统吸收多余光伏能量;当储能系统充满后、 再调节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如有防逆流要求)。 |
防逆流控制 | 通过在总进线的变压器低压侧接入总表实时采集逆功率数据,当出现反向功率且达到限制值(可设),系统根据配置的参数进行对储能做静置、减小放电、充电或者光伏降功率等动作。系统的防逆流策略实现是软件保护,若需要实现响应更快、更靠谱的保护,则需要加上相应的逆功率保护装置,检测到逆流立即跳闸保护。 |
备电功能 |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EMS协调控制执行对储能系统SOC保护,使储能系统在设定的SOC范围内运行,并将一定的电量区间预留用于备电容量,备电容量可进行自定义设置,能在电网断电时给负载紧急供电。 |
其他 |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策略定制 |
8. 装置接线
ACCU-100M协调控制器,采用标准导轨安装方式。装置插上网线后LINK绿色灯会亮起,有数据时闪烁,SPEED黄色灯在100Mb/s时常亮,在10Mb/s时关闭;装置有数据传输接收数据RX红色灯闪烁,发送数据TX绿色灯闪烁。
后板及底板均可安装导轨卡座。
图8-1装置接线图
1. 1:ACCU-100M主模块
2. 2、3、4:M485扩展模块
3. 5:M4G通讯
4. 6:网线
5. 7:4G天线
9. 外观尺寸
(a)ACCU-100M主模块
(b)M4G/M485/MSE从模块
(c)MIO从模块
图9-1装置外观尺寸
10. 通用要求10.1.一般要求
采取屏蔽及相应抗干扰等措施,以防电磁干扰、雷电干扰造成设备损毁,确保装置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安全有效地运行。
10.2.包装与运输
1)设备的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并采取防雨、防潮、防锈、防震等措施,以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引起损坏。
2)包装箱内考虑好设备的支撑与固定,所有松散部件另包装好放入箱内。
3)每个包装件都应有与该包装件相符合的装箱单,放置于包装明显位置,并使用防潮的密封袋包装。包装袋内装入的零部件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标签,至少标明部件号、编号、名称、数量等,并且相关信息要与装箱单一致。
4)设备及附件应采取防潮、防锈蚀等措施,保证12个月内不发生锈蚀和损坏。如果超过12个月,应进行检查,并重新作防锈处理。
5)包装件应符合运输作业的规定,避免在运输和装卸时包装件内的部件产生滑动、撞击和磨擦,造成部件的损坏。
11. 技术服务
1)及时向买方提供按合同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
2)及时指导买方按供方的技术资料和图纸要求进行安装、分部与整套试运行及试生产。
3)按合同规定为买方安排有关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技术的业务培训。
4)严格执行买卖双方就有关重大问题召开会议的纪要或签订的协议。
5)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6)随时满足买方对备品备件的要求。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