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7月22-23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2025可信云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以“云智融合 可信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业内专家、头部企业、行业代表等超300人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会议期间,中电金信受邀参加了多个认证与标准的发布仪式。其中,中电金信参编的多项标准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
作为深耕金融领域30年的科技企业,中电金信在本届大会获得了多项权威认证及行业认可。同时,中电金信参编的《大规模信创数据及应用迁移能力》《2025年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可信制品管理能力分级要求》《面向AI原生应用的智能开发工具能力要求》四项标准在大会上正式发布。
参编《大规模信创数据及应用迁移能力》标准发布
当前,各行各业大规模推进信创升级改造,同时迁移场景已从单一数据迁移逐步演进为应用整体迁移。在2025可信云大会上,由信通院牵头,联合中电金信等头部企业共同编制的《大规模信创数据及应用迁移能力》标准正式发布。标准旨在规范化包括范围分析、迁移设计、迁移开发、迁移执行、迁移验证等环节在内的迁移能力要求,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提高自动化、智能化、跨平台与异构兼容能力,进而帮助用户在数据及应用迁移过程中提高迁移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和成本。
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国内各行业信创数据及应用迁移、提高一次性迁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中电金信作为标准的重要参编单位,将以此次标准编写为契机,积极探索“迁移咨询+迁移平台+迁移实施”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与更多的用户开展深入合作,赋能金融、能源、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和信创升级改造。
参编《2025年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正加速从“敏捷开发”向“智能化”转型,为进一步推动软件工程智能化的发展,加速软件工程的升级焕新,信通院于2025可信云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5年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设指南》系统梳理了智能化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场景、技术路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构建统一、开放的标准化体系奠定基础。
中电金信作为《建设指南》的重要参编单位,与其他参编单位共同针对国内各行业用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瓶颈、痛点、破局关键,构建了分层演进、全域覆盖的软件框架蓝图,为各行业用户的“数智”化应用建设提供了最佳行业实践和标准化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建设指南》编制过程中,中电金信基于多年来的项目实践经验和研发技术沉淀,为标准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编《可信制品管理能力分级要求》标准发布
制品管理,作为软件研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一环,对前承接源代码的管理,对后交付运维部署。它统一管理着各类软件制品,如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等,是软件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近日,由信通院牵头,联合中电金信等多家产学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编制的《可信制品管理能力分级要求》标准在2025可信云大会·软件工程智能化分论坛上正式发布。
标准旨在规范可信制品管理流程,为软件工程的智能化、可信可靠提供重要指引。中电金信基于多年深耕研发协作及研发资产管理领域的经验,在可信制品管理能力及其划分等方面为标准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中电金信将依托深厚的行业沉淀,持续提升可信制品管理能力,助力软件工程智能化发展。
参编《面向AI原生应用的智能开发工具能力要求》标准发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AI原生应用的广泛普及,智能开发工具作为支撑AI工程化实践的核心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软件工程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近日,由信通院牵头,中电金信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参与编制的《面向AI原生应用的智能开发工具能力要求》标准在2025可信云大会·软件工程智能化分论坛上正式发布。
标准旨在明确智能开发工具的功能边界、技术架构和评价体系,为行业提供权威参考。同时,标准提出了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的能力要求,为产品研发、评价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引。中电金信基于多年来在智能化开发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经验,在智能化开发工具的能力界定等方面为标准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中电金信将继续加强对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的研发深度和应用,通过标准的实施应用,助力构建健康有序的软件工程智能化产业生态。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