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基于“检测-传输-控制-执行”架构,由毫米波雷达检测模块、数据传输网络、智能控制单元、LED照明单元和供电保障模块构成。在3900米隧道内,每隔100米部署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配备毫米波雷达与智能控制器,实现车辆进入100米覆盖区时灯光自动点亮,车辆离开后自动熄灭的功能。
产品的优势,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完全从省电节能 低碳 环保的角度出发。
二、硬件方案
(一)毫米波雷达选型与部署
1. 选型标准:选用探测距离≥160米(预留20%冗余)、角度覆盖≥120°、抗干扰能力强的工业级毫米波雷达(云创传感EYE-RADAR-77),主动报文输出,可精准识别车辆目标并过滤行人、小动物等干扰。
2. 安装方式:安装于隧道侧壁距地面2.5 - 3米高度处,确保雷达波束覆盖整个车道宽度,相邻雷达探测区域重叠10 - 15米,避免检测盲区。
(二)智能控制单元
1. 控制器选型:采用微雪电子树莓派CM4工业控制核心板,支持多通道数字输入输出,具备Python编程能力,可灵活配置逻辑。每个节点部署1台,通过GPIO接口连接雷达与灯具。
2. 功能实现:接收雷达触发信号,执行灯光控制逻辑;支持本地存储与边缘计算,减少网络依赖;预留4G/5G通信模块接口,实现远程监控与固件升级。
(三)LED照明系统
1. 灯具选型:选用欧司朗OSRAM LED隧道灯,单灯功率100 - 150W,防护等级IP66,支持0 - 10V PWM调光,可通过继电器实现开关控制。
2. 部署方案:每个100米区间内双侧对称安装,间距8 - 10米,每侧布置10 - 12盏,确保照度均匀度≥0.7。
(四)通信网络
1. 有线方案:采用RS485总线串联各节点,搭配中继器延长传输距离至4000米,实现稳定的低速数据传输(如灯光状态、故障信息)。
2. 无线方案:部署LoRaWAN网络,每个节点配备LoRa终端模块,通过网关与中央服务器通信,用于远程配置与紧急状态告警。
(五)供电系统
1. 主供电:沿隧道铺设专用电力电缆,为每个节点提供AC 220V电源。
2. 备用电源:每个节点配备12V/20Ah磷酸铁锂电池,支持断电后持续工作4小时;配置自动切换装置,保障系统不间断运行。
三、软件与控制逻辑
(一)控制算法
1. 车辆检测逻辑:雷达检测到车辆进入100米区域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车辆完全离开后,延时10秒(可配置)关闭灯光,避免频繁开关。
2. 联动控制:支持相邻节点级联响应,例如车辆进入当前节点时,前方1个节点提前亮灯,后方1个节点延迟灭灯,实现“光随车行”效果。
(二)中央管理平台
1. 功能模块:实时监控各节点设备状态(雷达信号、灯具亮度、供电情况);支持远程开关灯、调整延时参数;生成能耗报表与故障告警记录。
2. 技术实现:基于Spring Boot + Vue开发Web管理端,数据库采用MySQL存储数据,通过WebSocket实现实时状态更新。
四、实施与维护
(一)施工部署
1. 分阶段施工,优先完成供电与通信线路铺设,再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
2. 每个节点预留防水接线盒,确保电气连接安全可靠;雷达安装角度需通过激光校准仪精确调整。
(二)运维方案
1. 定期巡检(每月1次),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洁雷达与灯具表面灰尘。
2. 建立故障预警机制,当连续3次检测到雷达误触发或灯具异常时,自动上报至管理平台并推送维修工单。
通过本方案,可实现隧道照明能耗降低40%以上,显著提升运维效率与行车安全性。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