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核心定义与结构特点
LC-LC光纤跳线是两端均采用LC(Lucent Connector)连接器的光纤跳线,专为高密度、高性能光纤连接设计。其核心特点包括:
小型化设计:
LC连接器插针和套筒直径仅1.25mm,仅为传统SC/FC连接器的一半,显著提升光纤配线架的连接密度。
适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等空间受限场景,优化机柜空间利用率。
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
支持快速插拔,操作便捷,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换或维护的场景(如测试设备、临时链路调整)。
端面研磨方式:
PC(物理接触):基础研磨方式,插入损耗低,适用于大多数通用场景。
UPC(超物理接触):端面更光滑,回波损耗更高(≥50dB),适用于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数据中心核心链路)。
APC(角度物理接触):端面呈8°倾斜角,反射损耗极低(≥65dB),专为高精度测量、CATV系统及长距离传输设计。
二、类型与传输特性
根据光纤类型和应用场景,LC-LC跳线可分为以下两类:
单模光纤跳线:
颜色标识:黄色外护套,蓝色接头和保护套。
传输特性:
支持长距离传输(1310nm波长下可达10km,1550nm波长下可达40km)。
插入损耗低(常规≤0.3dB,超低插损型≤0.12dB),回波损耗高(PC≥45dB,UPC≥50dB,APC≥65dB)。
应用场景:
城域网、骨干网等长距离传输。
电信运营商核心网络与边缘网络连接。
高精度测量与试验(如科研机构、医疗设备)。
多模光纤跳线:
颜色标识:橙色或灰色外护套,米色或黑色接头和保护套。
传输特性:
传输距离较短(850nm波长下500m以内)。
支持高速率传输(如50/125μm多模光纤在10Gbps速率下可达300米)。
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交换机、存储阵列间的高速互连。
企业办公网络楼层或房间内设备互联(如路由器、交换机)。
智能家居高清音视频传输(如多媒体中心与电视、音响连接)。
三、关键性能指标
插入损耗:
衡量光信号通过跳线时的功率损失,常规LC-LC跳线插入损耗≤0.3dB,超低插损型可低至0.12dB。
插入损耗越低,信号传输距离越长,系统稳定性越高。
回波损耗:
反映光信号在连接器端面反射后的功率损失,PC端面≥45dB,UPC≥50dB,APC≥65dB。
回波损耗越高,信号反射越少,传输质量越优。
重复性与互换性:
优质LC-LC跳线支持1000次以上插拔,插入损耗变化量<0.2dB,确保长期使用稳定性。
任意对接插入损耗≤0.18dB,满足高密度布线需求。
环境适应性:
温度范围:-40℃至85℃,适用于极端气候条件。
抗拉强度:45Kg(φ0.9SM光纤除外),可承受频繁插拔和机械应力。
抗干扰设计:弯曲不敏感光纤(BIF)可降低弯曲损耗,适应复杂布线环境。
四、典型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高密度布线:
LC连接器体积小,支持机柜内更高密度的光纤连接,优化空间利用。
超低插损单模跳线用于服务器、存储阵列与交换机间的高速互连,支持低损耗、远距离传输。
一管双芯LC跳线通过单根光纤双向传输,空间利用率提升50%,适用于狭窄环境。
企业网络设备互联:
LC-LC多模跳线用于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间的短距离连接,确保数据顺畅传输。
弯曲不敏感光纤跳线适应复杂布线环境,减少信号衰减。
电信运营商核心网络:
单模LC-LC跳线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数据传输,满足核心网络与边缘网络连接需求。
APC端面跳线用于长距离传输,减少反射损耗,提升信号质量。
智能家居与多媒体传输:
LC-LC单模跳线支持家庭多媒体中心与电视、音响等设备间的高清音视频传输,提供流畅、高质量的观看和听觉体验。
五、选型建议
根据传输距离选择光纤类型:
长距离传输(>1km)优先选择单模光纤跳线。
短距离传输(<500m)可选择多模光纤跳线,兼顾成本与性能。
根据带宽需求选择多模光纤规格:
1Gbps带宽需求:62.5/1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约220米)。
10Gbps及以上带宽需求:50/1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300米)。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端面类型:
通用场景:PC端面跳线。
高质量传输:UPC端面跳线。
长距离/高精度测量:APC端面跳线。
关注环境适应性:
高温、潮湿或强电磁干扰环境:选择耐高温、防腐蚀、屏蔽性能强的跳线。
频繁插拔场景:选择抗拉强度高、插拔次数多的跳线。
选择知名品牌与合规产品:
确保跳线符合ANSI/TIA/EIA-568规范要求,通过相关认证(如Bellcore TA-NWT-001221/001209)。
优先选择提供衰减测试报告、带宽测试报告等质量证明的品牌。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