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万得Wind数据显示,在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银行业正步入低增长、高波动的“薄利时代”。伴随第三方支付与互联网平台不断重塑行业生态,客户需求也日趋多元。面对当前市场环境,银行亟需拓展服务边界,提升场景化运营能力。在此背景下,场景金融已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核心方向。领先银行正通过开放平台构建“金融+场景”服务新范式,实现客户触达、活跃与产品推广的突破,逐步从传统金融产品提供者转向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方。
为深入洞察上述变化和行业最新发展动向,中电金信发布《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与运营研究报告》,针对主要商业银行进行调研总结,形成国内银行场景金融经营现状、场景构建、营销与运营策略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内容。
背景洞察:了解场景金融
场景金融定义:在特定的商业化服务场景中,通过分析和理解客户在这些场景中的需求和行为,将金融服务有机嵌入其中,实现金融产品与非金融场景需求的高度匹配的一种服务模式。
发展阶段:
1.0阶段:物理融入,服务个人消费行为。
2.0阶段:场景融合,拓展线上渠道。
3.0阶段:场景共建,覆盖B端和G端场景。
4.0阶段:场景生态圈,技术全面革新。
同业场景经营现状:
(1)场景建设模式多元化,围绕G-B-C端生态展开;
(2)综合化服务成趋势,场景建设策略差异化;
(3)探索“客群、产品”场景化经营模式,赋能业务增长;
(4)数字化转型提速,技术创新驱动场景金融发展。
场景构建:商业银行场景构建和金融服务配套
01
场景选择
需关注政策趋势、地方经济特点、自身优势和市场竞对情况。搭建与自身行情适配的生态场景
02
场景构建
(1)打造主题网点(如平安银行电竞主题网点)
(2)建设网点周边生态
• 商户/商圈:构建消费金融闭环
• 社区:打造“金融+生活“社交中心
• 企业/园区:批量获客与生态协同
(3)构建线上场景平台
• 自建综合场景服务平台,以手机银行为例;
• 结合非金融领域需求,自建特定场景的线上平台,如“建行生活”APP;
• 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共建,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如建设银行“智慧食堂”。
(4)与外部平台合作(电商平台、支付机构、生活服务类平台)
(5)布局新媒体渠道(微信生态、抖音、小红书等)。
03
金融服务
(1)存款+场景:针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存款产品——亲子储蓄、养老储蓄、特定需求储蓄等。
(2)理财+场景:零钱理财、工资理财、亲子理财等。
(3)贷款+场景:消费金融(购车、旅游、家装)、小微企业贷款、农业贷款等。
(4)信用卡+场景:联名信用卡、主题信用卡等。
场景运营:场景金融营销与运营策略
01
场景获客策略
(1)高频场景渗透,打造用户身边的获客触点(自建场景、流量渠道、线下场景)。
(2)公私联动引流,B端与C端场景协同获客(代发工资、员工福利、产业园区服务)。
02
场景黏客策略
高频场景持续触达,强化客户使用惯性(民生服务、本地生活)。
场景化营销活动,建立客户与银行的无感连接
• 利用跨界合作打造多样化主题营销
• 结合高频、刚需场景打造周期性活动
• 基于趣味性、游戏化设计降低用户心理门槛
03
场景转化策略
(1)场景与金融产品的无缝嵌入;
(2)跨生态流量转化(线上线下协同);
(3)场景化客群深度运营(代发、车主、跨境、亲子等不同客群);
(4)数据驱动的精准转化(标签体系、动态需求图谱)。
未来展望
01
发展趋势
(1)数字化转型深化。
(2)场景生态多元化。
(3)服务模式创新化。
(4)产品服务定制化。
(5)风险防控智能化。
02
中小银行建议
(1)聚售区域优势做深垂直场景,打造差异化服务策略
(2)采用轻量化敏捷产品设计,打造客户极致体验;
(3)探索数字化应用,探索数字化应用,提升综合运营能力;
(4)发挥线下服务优势,加强场景与网点的融合;
(5)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