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为三坐标测量机选择合适的测头座?全面解析三大结构类型
测头座是连接三坐标测量机运动轴与测针的关键部件,它的结构设计直接决定测头角度调整的灵活性、定位精度的稳定性,更影响着复杂零件测量的效率与可靠性。不同类型的测头座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场景与自动化需求,所以对于精密测量企业来说,选对测头座结构类型,相当于为三坐标测量机装上精准导航系统。
从结构原理划分,目前主流的三坐标测头座可分为手动旋转测座、自动旋转测座与固定测座三类,三者在精度、效率、适用场景上存在差异,需结合企业测量需求选择。
1、固定测座
固定测座核心特征是测头角度固定,无法进行旋转调整。这类测头座结构简单紧凑,测头方向和角度无法调整,稳定性强,一般用于测量需求高标准化的场景——在不需要多角度探测的简单测量任务中,尤其适合批量单一尺寸工件的快速检测,例如规则平面、孔位的尺寸测量。
2、手动旋转测座
手动旋转测座经济灵活,依赖人工操作。其核心特点是通过人工扳动测座本体实现角度调整,调整后需手动拧紧定位螺丝固定方位。能够在转动范围内覆盖多种方位,适应比固定测座更复杂的工件几何特征。
但人工定位的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易因操作人员的力度、角度把控差异导致定位误差,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连续测量需求,更难以适配复杂零件多方向触测的场景。因此该类测座虽成本较低,但已逐渐无法适应现代制造中对高效率和自动化测量的要求。
3、自动旋转测座
自动旋转测座是目前三坐标测量领域的主流配置。它通过内置精密分度机构(如多齿分度盘结构),由控制系统驱动测头绕水平轴(A角)和垂直轴(B角)自动旋转,实现高重复性的角度定位,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需多角度探测的工件。
相较于手动测座,自动旋转测座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核心维度:
一是精度更高,依托精密的机械传动与六点约束定位结构,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4μm(2σ),角度调整的一致性远超人工操作;
二是效率更快,以国产高端方案为例,自动旋转测座完成90°转角仅需3.5秒,且支持通过编程预设角度位置,大幅减少测量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三是灵活性更强,可根据测量需求选择不同的分度步距——常见的如中图仪器自主研发的ACH100T/S系列自动旋转测座,支持以5°或7.5°为分度进行高精度转角,可在测量空间中提供720至1728个可选位置。用户通过测量软件编程即可自动调用不同角度,显著提升测量复杂曲面的能力与检测效率。该类测座通常还配备动态与静态防撞机制,保障测量过程的安全性。
从功能细分来看,自动旋转测座还可进一步分为触发专用型与触发/扫描兼容型。中图仪器自主研发的ACH100系列,ACH100T/ACH100T-5专注于触发测量,适用于对零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如孔径、同轴度)的精准检测;而ACH100S/ACH100S-5则支持触发与扫描双功能,通过与扫描测头(如TKJ、CP500S系列)的适配,可实现对复杂曲面的连续点云采集,满足发动机缸体、叶轮、齿轮箱等具有隐藏特征或复杂型面的逆向工程、轮廓度分析等高精度测量需求。
同时,这类自动测座还融入了多重安全设计——动态防撞与静态防撞机制能有效避免测头与零件碰撞导致的损坏,高性能减速箱与编码器的搭配则确保角度切换时的传动柔顺性与低噪声,兼顾了测量效率与设备安全性。
在工业制造向高端化、自主化转型的背景下,国产自动旋转测座已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图仪器的ACH100系列自动旋转测座不仅掌握了测头座从精密六点定位结构、高性能传动系统到自主研发的Alpha4控制器,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通过了德国PTB认证。
六点约束定位技术,是通过精密机械结构实现测座的全约束定位,确保0.4μm的重复定位精度;5°/7.5°可选的分度步距,让测头能精准适配不同复杂程度的零件;而无需重复校验的设计,则进一步提升了操作便利性与测量效率,解决传统测座“调整繁、精度飘、效率低”的痛点。
总结:依据测量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1)固定测座适用于类型单一、检测角度固定的批量工件;
(2)手动旋转测座适合预算有限、测量任务多变但频次不高、可接受人工干预的场景;
(3)自动旋转测座则是高精度、高效率及自动化测量的不二之选,尤其适用于现代智能制造单元和复杂质量控制流程。
对企业来说,选择三坐标测头座的核心逻辑,是场景匹配。无论是汽车制造中发动机零件的微米级公差检测,还是航空航天领域复杂结构件的形位公差把控,选对测头座结构类型,都是实现精准测量的第一步。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