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虫情监测系统的感知-处理-分析
物联小学生 | 2025-09-15 11:29:13    阅读:38   发布文章

【型号推荐:仁科虫情测报仪(KH-CQ),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在农业生产的微观战场中,虫害的隐秘性与突发性是治理难题。传统监测依赖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下,更易因疏漏错失防治时机。虫情监测系统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以“感知-处理-分析”的全链条设计,构建起一套高效、准确的虫害治理体系,为农田健康生长筑起一道科技防线。

600-400-虫情监测系统-仁科测控.jpg

虫情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始于准确诱捕与智能过滤。引虫灯采用黑光灯技术,通过释放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准确吸引趋光性害虫。其四周配备的百叶窗结构堪称“生态滤网”——叶片能有效阻挡非目标大虫子、树叶等杂物进入,避免设备内部堵塞或虫体识别干扰。这种设计既保证了诱捕效率,又维护了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处理环节奠定了基础。

杀灭与识别环节是虫情监测系统的技术精髓。落入设备的害虫首先进入上下两层远红外虫体处理仓,通过准确调控的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实现高效灭杀(致死率不低于98%,同时保持虫体完整率不小于95%),为后续分析提供完整样本。烘干仓则通过低温干燥技术,防止虫体腐烂变质,保障样本长期可用。摄像头作为“智能之眼”,实时采集传送带上的虫体图像,其清晰度达到人工识别昆虫种类的标准,为准确分类提供视觉支持。

虫情监测系统的智能化还体现在空间管理与决策支持层面。内置的定位功能如同“数字坐标”,将设备站点准确标注在平台地图上。用户通过终端即可查看设备分布,快速定位虫害高发区域,结合虫体识别结果,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这种“空间-数据”的双向联动,使虫害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显著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从准确诱捕到智能分析,从远程操控到空间定位,虫情监测系统以科技之力重构了虫害治理的逻辑。它不仅是传统监测手段的升级,更是现代农业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