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虫情测报仪: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的智能化改变
物联小学生 | 2025-09-25 11:51:12    阅读:16   发布文章

【型号推荐:仁科虫情测报仪(KH-CQ),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准确监测与防控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虫情监测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时效性差、数据准确性不足等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虫情测报仪通过自动化诱捕、智能化处理和数据化分析,实现了病虫害监测的准确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为农业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600-400-虫情测报仪-仁科测控-1.jpg

一、自动诱捕:基于黑光灯原理的害虫捕获机制

虫情测报仪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实现对田间害虫的自动诱捕。其原理基于昆虫的趋光性,尤其是夜行性害虫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反应。设备在夜间自动开启黑光灯,利用光线对害虫的引诱作用,将其吸引至设备周围。害虫在飞向光源的过程中,会撞击设备内部的撞击屏,失去飞行能力后落入下方的集虫箱,完成初步的害虫收集。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的害虫捕获,有效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确保了样本采集的连续性和代表性。

二、虫体处理:远红外致死与烘干仓保存的双重保障

捕获害虫后,虫情测报仪需要对虫体进行科学处理,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后续分析的准确性。首先,集虫箱内的害虫会进入远红外处理模块,保障了致死率不低于98%,且虫体的完成率不小于95%。这一环节不仅能延长虫体的保存时间,还能保持虫体的形态特征(如翅膀、触角、足等)不受破坏,虫体完整率可达95%以上,为后续的图像识别和种类鉴定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本保障。

三、分散平铺与传送:为AI识别奠定样本基础

虫体处理完成后,需要进入分散平铺结构,通过振动装置将虫体均匀洒落并平铺在传送带上。这一步骤的核心目标是避免虫体相互堆叠、重叠或聚集,确保每一只害虫都能以独立、舒展的状态被运输至拍照区域。传送带将平铺的虫体准确送入高清摄像头的拍摄视野内,保证摄像头能够清晰捕捉到每一只害虫的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翅脉、斑纹等)。

四、图像采集与AI识别:高清成像与云端数据分析的深度融合

在拍照区域,高清摄像头对传送带上的虫体进行自动拍照成像,获取清晰的虫体图像。随后,设备通过4G无线网络将图像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云端平台搭载的AI识别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中的虫体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

五、数据预警:基于阈值的病虫害风险防控机制

云端平台在完成虫体识别和数量统计后,结合预设的害虫数量阈值(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设定),当某一区域的害虫数量超过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农业人员能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实现病虫害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害虫大规模爆发,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虫情测报仪通过整合自动诱捕、智能处理、AI识别和数据预警等功能,构建了一套“捕获-处理-分析-预警”的全流程病虫害监测体系。它不仅解决了传统监测方法的痛点,还实现了病虫害数据的实时化、准确化和可视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