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型号推荐:仁科水文监测站(RS-RADN),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
在水资源调控与民生用水保障中,水文监测站是重要的“数据中枢”。水文监测站凭借准确的监测能力与自动化技术,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关键支撑,让每一方水都能用在“刀刃上”。
位于黄河下游的县级水文监测站,负责监测辖区内3条河流与2座水库的水位变化,服务周边5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未升级前,该水文监测站依赖人工每日4次现场测水位,数据误差常达4厘米,且需2小时才能汇总至管理平台。升级后,监测站配备智能水位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每8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水位数据,精度提升至±1厘米,通过4G通信设备实时传输至市级水资源监控平台,传输延迟控制在8秒内。去年夏季,辖区水库因持续降雨水位骤升,水文监测站实时捕捉到水位从138米升至142米(警戒水位143米)的变化,数据同步至管理部门后,工作人员提前开闸泄洪,避免了沿岸农田被淹,减少经济损失超300万元。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水文监测站的数据更是“指挥棒”。今年春季,辖区遭遇干旱,监测站数据显示主要河流日均水位较往年同期低1.5米,水库蓄水量减少20%。管理人员依据这一数据,调整农业灌溉方案:将稻田灌溉周期从7天延长至10天,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与经济作物灌溉。通过准确调控,辖区不仅未出现居民断水情况,还保障了2万亩小麦的正常生长,粮食减产风险降低至5%以下。
自动化技术还为监测站降本增效提供了助力。升级前,站内需6名工作人员轮班值守,月均人工成本超2万元;升级后,仅需2名工作人员每月巡检3次,月均成本降至6000元,工作效率提升70%。同时,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避免了人工记录的失误,数据准确率从原来的92%提升至99.8%。
水文监测站以科技为翼,用准确数据守护水资源安全,成为保障民生用水、应对水旱灾害的重要力量。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