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装置的设计与运行中,仪表的选择不仅关乎生产效率,更直接关系到装置的本质安全。尤其是在爆炸危险区域(如2区),仪表的防爆型式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
面对“本安型”和“隔爆型”两大主流方案,究竟该如何抉择?
本文将从合规性、成本、安装维护等角度展开探讨,助您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01 合规与安全:两者皆可根据 GB 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因此,不论选择“本安型”还是“隔爆型”,从法规和安全角度都满足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隔爆型仪表一般为 Gb 级,防护等级高于 2 区的规范要求,安全冗余更大。
02 成本比较:总体接近,本安多环节稍贵
两种系统的典型构成:
在采购与施工环节:
仪表价格:多数厂家报价接近,个别差几百元以内。
电缆:本安电缆通常略贵(0.2~0.3 元/米)。
隔离栅:每个通道约 200~400 元,本安系统需额外配置。
接地:隔爆仪表外壳原则上应可靠接地,本安仪表现场一般可不单独接地。
桥架:本安电缆需与其他信号电缆分开布设,占用空间和成本略增。
机柜空间:本安因需隔离栅,占用空间相对更大。
因此,多数情况下,本安系统成本略高于隔爆系统;但在部分优化设计或集成隔离栅方案下,两者也可能接近。
03 安装与检维修:各有侧重
1、现场仪表检修
本安:因能量受限,允许在带电状态下开盖,操作更灵活;
隔爆:一般不允许带电开盖,若确需带电操作则需额外安全措施。
2、机柜间检修
本安:因多了隔离栅,回路检测与维护工作量更大;
隔爆:回路更直接,符合 GB 50770“安全仪表系统中间环节宜少”的原则。
结论:从维护便利性看,本安在现场维修更灵活;从系统简洁性看,隔爆更优。
04 本安的局限性
本安并非“万能解”:
因此,本安更适合 AI/AO/DI/DO 等信号类仪表,而对于功率型设备,隔爆更合适。
05 本安对布线的影响
采用本安方案后:
结论: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