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物联小学生 | 2025-11-19 12:03:53    阅读:31   发布文章

【型号推荐:仁科浮漂式水质监测站(RS-SZJCZ),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在传统水产养殖中,养殖户往往依赖经验观察水质,风险高、管理粗放。而如今,一种名为“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的模式正悄然改变这一局面,为水产养殖带来了准确与高效。

600-400-智慧渔业水质监测-仁科测控.jpg

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对养殖水体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将水质管理从“凭经验”的被动应对,转变为“靠数据”的主动预警与准确调控,实现降本增效、保障水产品安全与稳定产出的目标。

一、 从“人管”到“智管”,实现准确调控

传统养殖中,何时增氧、何时投饵、何时换水,大多依赖人的感觉和经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系统通过部署在水体中的传感器,能够7×24小时不间断地对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水温等多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

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系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4G等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云平台。一旦某个指标(如溶解氧)低于或高于设定的安全阈值,平台不仅可以立即向养殖户的手机发送警报,还能自动下发指令,远程启动或关闭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实现“测控一体化”。这减少了因人为判断失误或响应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在新疆伊宁县水产养殖水质监测项目中,部署了数十套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在溶解氧浓度低于临界值时自动开启增氧机,成功将夜间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减少了约90%。相比传统定时开启增氧机的模式,电费成本节约了约25%,实现了节能与准确增氧的双赢。

二、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强化风险预警

水产养殖,预防远胜于治疗。水质的恶化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肉眼能看到鱼虾异常时,通常为时已晚。智慧监测系统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水质医生”,通过持续追踪氨氮、亚硝酸盐、叶绿素、蓝绿藻等有害物质和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能够在问题爆发前发出早期预警。

滨海新区水产养殖二期项目覆盖了超过5000亩的养殖区域,建立了由近百个监测点组成的物联网。系统曾通过持续监测到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异常升高,并结合PH值和溶解氧的昼夜变化趋势,向所有关联养殖户发出了藻类水华风险预警。养殖户得以提前采取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一次可能大规模爆发的鱼类缺氧和中毒事件,据估算,挽回了潜在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三、 从“模糊”到“清晰”,提升管理效率

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系统将一切数据化、可视化。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查看任何一个养殖单元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状态,数据准确率稳定在99%以上。这不仅减轻了每日频繁巡塘、手工检测的劳动强度,更使得管理决策有了清晰、科学的依据。

亿丰鱼苗养殖场为培育高品质鱼苗,引入了全套智慧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对钙离子、镁离子等特定离子浓度的准确监控,保障了育苗水体硬度的稳定;同时,根据实时溶解氧数据准确控制增氧,使鱼苗的成活率相比传统管理方式提升了约15%。

综上所述,智慧渔业水质监测的目的,绝非简单地用机器代替人力。它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以数据为驱动的水环境精细化管理体系,为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