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以太网传感器助力智慧市政韧性发展
yclhtech | 2025-11-19 15:43:08    阅读:16   发布文章

公园、图书馆、地铁站、体育馆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品质与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住建部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中,特别强调要增强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然而,公共空间人流量大、环境开放,面临着环境舒适度调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等多重管理难题。

在此背景下,一种集多种环境参数监测于一体的以太网温湿度气体传感器,为智慧市政管理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手段。这款设备如同一名不知疲倦的“环境管家”,能够根据不同的公共空间需求,灵活配置检测模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精细化感知与管理。

例如,在市民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可以选用恶臭气体(综合异味)与氨气(NH₃)检测模组。卫生间、垃圾暂存区等位置容易产生异味,影响公众体验。传感器可以客观量化异味强度,当浓度超标时自动联动排风设备或通知保洁人员及时处理,从而持久维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同时,集成的温湿度数据可以辅助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精准调控,避免能源浪费,确保市民在舒适的环境中办理业务或阅读学习。

而对于地铁站、地下商场等半封闭或人流密集区域,除了基础的温湿度监测,则可选用氧气(O₂)与一氧化碳(CO)检测模组。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监测氧气浓度可以预防环境憋闷;而对一氧化碳的监测,则能有效防范因不完全燃烧(如临近车道汽车尾气积聚)带来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加强通风并进行安全疏导,保障公众安全。


5930G气体最新图.jpg

该传感器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组网与数据能力。通过遍布公共空间的以太网,所有传感器数据可以实时汇聚到城市管理云平台,形成“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一张图”。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宏观地掌握各区域的环境状况,实现指挥调度。设备支持的数据存储与导出功能,也为环境质量的长期趋势分析和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部署这种多参量环境传感器,市政管理部门不仅直接响应了住建部关于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与安全韧性的号召,更以科技手段实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升级,让市民切身体会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与安全保障。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