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分布式行波监测装置是怎么找到故障点的
江苏宇拓电力 | 2025-11-20 11:08:38    阅读:20   发布文章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作为能源传输的关键通道,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可靠性。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是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分布式行波故障在线监测装置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故障定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信截图_20250519151105.png

  • 行波的产生与传播特性

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的瞬间,故障点会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形成快速变化的电压和电流暂态过程,这种暂态过程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线路两端传播,即行波。行波具有传播速度快(接近光速)、衰减较小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遍整条线路。不同类型的故障(如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产生的行波在波形、幅值和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征为故障类型识别和定位提供了原始依据。

  • 分布式监测与数据采集

分布式行波故障在线监测装置通常由多个监测单元组成,这些监测单元沿着输电线路分散布置,能够实时采集线路上的电流、电压行波信号。每个监测单元都具备高精度的同步时钟,确保各单元采集到的行波数据在时间上保持高度一致。这种分布式的监测方式使得装置能够从多个位置捕捉行波信号,避免了传统单点监测可能存在的盲区,提高了行波信号采集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 基于行波波头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方法

装置采集到行波信号后,首先需要准确识别出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行波波头是行波信号中变化剧烈的部分,其到达时刻对应着故障发生后行波传播到监测点的时间。由于行波在输电线路中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可通过线路参数计算或现场测试获得),当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分别传播到线路上两个不同的监测单元时,会产生一个时间差。通过计算这两个监测单元记录到的行波波头到达时间差,并结合行波传播速度,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故障点到其中一个监测单元的距离。例如,若两个监测单元之间的距离为L,行波传播速度为v,行波波头到达两个监测单元的时间差为Δt,则故障点到第一个监测单元的距离x可通过x = (L - v×Δt)/2 或 x = (v×Δt + L)/2 计算得出(具体公式需根据故障点与监测单元的相对位置确定)。

  • 多端数据融合与定位结果修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分布式行波故障在线监测装置通常会采用多端数据融合技术。当线路上布置有三个或更多监测单元时,装置可以利用多个监测单元之间的行波波头到达时间差进行多次定位计算,得到多个初步的故障位置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剔除异常值,对合理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或其他融合算法处理,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故障定位结果。此外,装置还会结合线路的实际拓扑结构、杆塔位置等信息,对定位结果进行修正,确保故障位置能够准确对应到线路的具体杆塔或区段,为线路检修人员提供清晰、直观的故障位置指引。

  • 抗干扰与可靠性保障

输电线路所处的电磁环境复杂,行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如雷电冲击、开关操作等产生的暂态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可能会影响行波波头的准确识别。为此,分布式行波故障在线监测装置通常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如小波变换、卡尔曼滤波等)对采集到的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和提纯,有效区分故障行波和干扰信号,确保波头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装置还具备完善的自检和冗余设计,当某个监测单元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其他监测单元的数据进行定位计算,保障了装置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运行。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