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工程车辆后部防撞声光预警解决方案》 ​
ADAS2025 | 2025-11-07 09:43:11    阅读:118   发布文章

一、方案概述

本方案旨在为高速道路、快速路等三车道环境下作业的工程车辆,设计一套智能化的后部防撞预警系统。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数据融合,实时感知车辆后方最长300米范围内的移动目标,并由工控机智能决策,自动触发转向灯进行声光预警,从而有效警示后方来车,显著降低追尾事故风险,保障作业现场的人员与设备安全。

二、系统组成与功能

设备组件---核心功能描述

毫米波雷达核心探测传感器:精确探测后方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具备强抗干扰能力,不受雨、雪、雾、尘等恶劣天气影响,确保全天候稳定运行摄像头视觉识别与验证:提供实时视频流,辅助识别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是否为车辆,有效过滤无效目标(如路边护栏、空中飞鸟),提升系统准确性,并提供事件录像功能。

工控机系统控制大脑:负责运行目标融合识别算法,处理雷达点云数据与摄像头视频流,根据预设的工作模式逻辑进行判断,并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设备。转向灯光预警执行器:接收工控机指令后闪烁,为后方车辆提供符合交通惯例的、醒目的光信号警示。

喇叭声预警执行器(备用/升级):在必要时(如后方车辆快速逼近或未减速),工控机可触发喇叭,发出声音警报,实现声光一体预警,提升警示强度。

三、核心工作模式详解

系统预设三种工作模式,以适配工程车辆在不同作业场景下的停放位置。所有模式均遵循统一的“感知-决策-执行” 工作流程。

通用触发流程:

毫米波雷达探测到有移动目标进入预设区域 → 摄像头进行视觉验证确认为目标车辆 → 工控机接收并处理信息 → 工控机发出指令 → 转向灯(及喇叭)亮起/闪烁。

模式一:右车道居中预警模式

1.应用场景:车辆完全停靠在右侧车道中央进行作业。

2.雷达覆盖区域:

1)后向探测距离:300米

2)侧向覆盖宽度:总宽约4.2米左右(主要覆盖本车道及相邻车道线区域)。

3.预警策略:一旦有车辆进入此扇形探测区,系统立即触发车辆双侧转向灯同步闪烁,警示后方本车道及相邻车道可能变道的接近车辆。

模式二:骑跨车道线预警模式

1.应用场景:车辆骑跨于右车道与中车道之间的分道线上停放作业。

2.雷达覆盖区域:

1)后向探测距离:300米

2)侧向覆盖宽度:总宽约 8.4米(全面覆盖右车道及中车道)。

3.预警策略:此停放位置对两条车道同时构成影响。系统探测到目标后,触发双侧转向灯闪烁,对后方右、中两条车道来车进行强力预警。

模式三:中车道居中预警模式

1.应用场景:车辆停放在中间车道中央进行作业。

2.雷达覆盖区域:

1)后向探测距离:300米

2)侧向覆盖宽度:总宽约 12.6米(可全面覆盖左、中、右三条车道)。

3.预警策略:由于占据道路核心位置,风险最高。系统启动后,将对后方所有三个车道的来车进行监控,并触发双侧转向灯高频闪烁或结合喇叭进行声光一体报警,实现最大范围的警示。

四、系统工作流程

初始化:车辆停放到位后,驾驶员根据实际位置选择对应的工作模式(模式一/二/三)。

持续监测: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持续对后方区域进行扫描与图像采集。

目标识别:工控机融合分析雷达数据与视频图像,确认有效威胁目标。

预警触发:确认目标后,工控机向转向灯控制器发送电信号,启动预警。

预警解除:当后方车辆驶离探测区域或威胁解除后,系统自动停止预警,恢复监测状态。

五、方案优势与价值

精准预警:雷达与视觉融合技术,大幅降低误报与漏报。

全天候运行:毫米波雷达不受光线和恶劣天气影响,保障24小时可靠防护。

灵活适配:三种预设模式精准匹配不同作业占道情况,适用性广。

警示明确:采用标准车辆信号灯,警示意义直观,易于后方司机识别。

可扩展性强:系统平台预留接口,可轻松升级增加远程通信、数据记录等功能。

六、总结

本方案通过智能传感与决策控制,将被动防护转为主动预警,为道路作业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是提升工程车辆安全标准的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支持:19168989294

b16591ca-7800-4056-b22a-815561abbb8b.png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技术支持 19168989294 守正创新,科技向善。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